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 国际

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玉门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玉门样板”

来源:中新网甘肃    发布时间:2023-10-25 03:41:41  阅读量:7086   

秋收时节,玉门市柳河镇官庄子村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

玉门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玉门样板”

近年来,玉门市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1+3”政策体系,以酒泉市实施乡村振兴综合项目为契机,着力提升粮食产能,按照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水肥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占市属耕地面积的43%,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努力打造百亩块、千亩方、万亩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玉门样板”。

建好连片地

玉门市立足粮食产能提升,以提高建设标准、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效益、提高耕作效率为核心,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丰产根基。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建设,把布局无序、利用低效的耕地重新集中连片规划,提高地方配套比例至60%,亩均投入达3000元以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要素配套标准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向全覆盖迈进。

种出高效田

玉门市赤金镇东湖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既提高了水、肥和人工的利用率,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打下了基础。

“东湖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两个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三番,农民人均纯收入每户增加了1.1万余元。”赤金镇副镇长朱建军说。

按照因地制宜、高效节水、连片推进、规模经营思路,玉门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速,为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耕”基。目前,玉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26万亩。

管出精细账

深秋,玉门市下西号镇川北镇村文旅康养区,溪流蜿蜒曲折,溪旁栽植着山楂、海棠,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下西号镇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为抓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融入产业发展、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等元素,推动农业融合发展,让高标准农田变成产业发展加速器,让农产品变为增收“致富果”。

玉门市探索推行“一网一图三化”管理模式,“一网”即田间管理网格,在项目乡镇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责任体系,既当承包户、又当管理员。“一图三化”即推行水系灌溉一张图,集成水肥一体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等信息管理系统,着力构建农田种植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体系。

用出大效益

秋季对农户来说意义非凡,他们在辛勤劳作中盼丰年,在颗粒归仓时话丰收。

在玉门市花海镇,1.8万亩高标准农田玉米迎来大丰收。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花海镇抓住天气晴好有利时机,组织30多台收割机对玉米进行大面积收割。

“今年我种了20亩玉米,机械半个小时就收割完了,省时省力,真方便。”花海镇南渠村种植户郭振洋说。走进南渠村,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堆满了刚收获的玉米,一幅丰收晒秋图展现在眼前。

据了解,今年玉门市实施秋粮增产行动,秋粮播种面积6.864万亩,其中玉米6.79万亩。立足高效益运营增收,推动整村连片整治;立足市场引导,推动规模流转种植。通过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实现了引企业参与、建产业联盟、组服务平台、带农户种植的目标,有效解决了企业难流转、小户不会种、联户没人管、务工出不去的难题。

高标准农田集中流转种植后,玉门市农户可获得每亩600元至8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户均至少解放富余劳动力一人,富余劳动力优先推荐组织在市区三个园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转地不失业、转岗再增收,人均务工净收入达到1.8万元,户均综合收入达到4.2万元。

玉门市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级集体,由村级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租金由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每亩300元增加到建设后的每亩700元至800元,村集体每亩收取50元托管服务费,项目村新增耕地9%以上,村均新增耕地600亩,新增流转收益30万元以上。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 中国经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