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11月1日,厦海发登陆A股,成为厦门资本市场第一股,到2024年3月28日,星宸科技在深交所“敲钟”,厦门迎来第67家境内上市公司。三十一年来,厦门在资本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厦门钨业、亿联网络、法拉电子、特宝生物这样各具特色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闽海之门,英雄之城——厦门,别称鹭岛。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5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
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的作用,厦门率先借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外汇调剂中心、组建金融同业公会、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建立了经济特区金融体系,积极有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探路,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扎根厦门,深耕厦门,厦门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发挥“头雁”作用。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等3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厦门上市公司用生动的实践书写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靓丽答卷。2023年,厦门辖区6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超2万亿元,净利润超340亿元,总资产达1.86万亿元。其中,营业收入破百亿元的企业12家,净利润超10亿元企业9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厦门上市公司,对话厦门证监局,用文字与视频记录下厦门上市公司“蝶变”轨迹,破译厦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