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相应板块股价均不乐观。
受疫情影响,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9.9万辆,环比下降38.3%,同比增长44.6%受物流运输受阻等因素影响,4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约1.1万辆,占出口总量的7.8%,同比下降53.7%同样呈现下降趋势的还有动力电池行业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13.3GWh,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58.1%
在欧洲市场,4月份,德国,法国,挪威,英国,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的纯电动汽车销量总计约12.82万辆,环比下降35.9%。
在资本市场上,4月份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与终端销售市场持平4月,特斯拉市值减少2115.9亿美元,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市值环比下降超2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以来,新能源板块在资本市场逐渐升温
业内预计,一方面,影响生产和终端销售的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上海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工厂正逐步开始恢复生产预计5月份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已经开始回落,预计下半年供需关系会有较好的扭转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拐点
比亚迪月销10万辆特斯拉下降80%
受当前疫情影响,4月份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同比有所增长,但与3月份相比仍出现明显下滑。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28.2万辆,同比增长78.4%,环比下降36.5%,与4月走势有所不同1—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35.2万辆,同比增长128.4%
4月份,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连锁趋势受产量影响,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加剧,导致订单交付严重延迟疫情下,私家车出行带动新能源汽车强劲增长,家庭第二辆车安全出行意义重大,呼应了城市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对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认可和适应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值得一提的是,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27.1%,比去年同期9.8%的渗透率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4.4%,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5%,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3.7%
分品牌来看,4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只有比亚迪一枝独秀,逆势保持高速增长,以10.55万辆稳坐头把交椅其他销量过万的还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爱安,销量分别在3万辆,1.56万辆,1.02万辆左右
4月份,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和上个月一样困难只有零跑,小鹏和哪吒交付了8500多辆新车,而理想和蔚来的销量较上月大幅下降合资企业中,南北大众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环比下降50%,至6307辆,但仍占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7%,而其他合资和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需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8.1%,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细分市场虽然其月零售量仅为7万辆,但在纯电动汽车增速降至63.3%的情况下,有效减缓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增速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销量也首次突破20%,达到24.8%
崔东树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其便利性优势和替代燃油汽车的特性,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不错的表现纯电动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斯拉数据显示,4月份特斯拉在中国仅生产了1.08万辆新车,比3月份的5.55万辆下降了80.6%
据CICC分析,4月份疫情影响汽车行业产销,降幅较大但基本符合预期,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被动去库存目前复工复产正在如期推进,预计5月份批发销量增幅将高于上月目前,SAIC已逐步恢复单班生产,预计月底前将逐步增加到双班其他减产幅度较大的车企产能已恢复至60%~70%,预计5月中下旬全面恢复
电池装机环比下降38%,比亚迪市场份额上升。
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受到疫情影响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4.1万辆,同比下降6.6%,环比下降17.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万辆,占出口总量的7.8%,同比下降53.7%
企业层面,4月份没有企业出口新能源乘用车超过1万辆,排名靠前的车企分别是东风易捷专用,神龙汽车,比亚迪,爱知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特斯拉本月出口量为0至于出口情况,特斯拉表示,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生产了部分出口车辆,部分正在运往亚太地区,大量产品也已于近期装车,出口欧洲等地复工后,特别是跨境物流效率大幅降低,运输受阻的情况下,这部分车辆还没有记录为成品出口
中汽协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正在努力抓住5,6月份的关键窗口期,弥补产销损失。
受下游需求减弱和上游原料物流运输受阻的影响,4月份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13.3GWh,同比增长58.1%,环比下降38%
其中,三元锂电池加载量为4.4GWh,同比下降15.6%,环比下降46.9%,占总加载量的32.9%,磷酸铁锂电池加载量8.9GWh,继续扩大在三元锂电池上的优势地位,同比增长177.2%,环比下降32.6%,占总加载量的67%。
就动力电池供应商而言,4月份,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容量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和中创新航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装机市场份额较上月下降约12%相比较而言,比亚迪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较上月增长13%左右
有分析认为,两家公司装机量走势相反,主要是因为在4月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的情况下,只有比亚迪仍保持10万辆以上的销量,导致其自有动力电池装机量的高增长相比之下,作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大客户,特斯拉4月份在华交付量仅为1,512辆,创下国产以来的历史新低,这直接导致电池供应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装机容量大幅下降
针对4月疫情对全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李江回应:疫情的影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司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所在地宁德最近的疫情在政府的快速反应和行动下,五一前基本解封,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二是上海等地疫情造成整车厂减产,终端消费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伴随着逐渐复工复产,总体影响不大公司年内产能预计能满足客户需求
山西证券分析认为,今年一季度,锂价大幅上涨,上游利润增加,但产业链中下游利润被压缩,疫情反复影响叠加电池企业一季度利润增速较去年有所下降但目前需求侧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储能需求增长加快,供给侧正在逐步复工复产,二季度末将开始回暖,电动汽车消费需求积压将得到释放目前按照新能源涨价的计算,原材料成本基本上是逐级转移的预计下半年利润将有所恢复,收入规模将大幅增长
新能源概念股疲软,电池原材料价格下跌。
4月份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延续了3月份的弱势走势。
a股市场4月份只有广汽集团,比亚迪等股票股价环比上涨,但涨幅也在9%以内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北汽蓝谷股价分别下跌9.42%,26.41%,15.24%
在港股市场,传统车企吉利汽车市值增加46.85亿元新车制造商李的市值下降了4.45%,而Xpeng Motors的市值下降了4.7%
在海外市场,特斯拉市值蒸发最大,4月份市值减少了2115.9亿美元造车新势力Rivian市值跌幅最大,为39.82%Rivian表示,今年第一季度生产了2553辆汽车,但交付量远远落后于其产量考虑到交付量低迷且不及预期,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布莱恩·约翰逊认为,Rivian的产能攀升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几乎没有估值支撑,产能攀升存在持续性风险
主机在资本市场的走势也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据国家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三花智控市值略有增长,其他供应链企业市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当代安培科技,福能科技,郭萱高科等企业市值跌幅超过20%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动力电池行业压力倍增,财报中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月30日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约486.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归母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环比下降81.75%李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客户价格传导相对谨慎,一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销量环比下降,对一季度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止涨,动力电池企业高成本采购压力可能有所缓解李江表示,目前,原材料价格涨幅已经放缓,供应链上游价格下降是趋势预计下半年供求关系会有较好的扭转
产业链开始走出困境,预计5月下旬恢复正常。
目前,受疫情影响的汽车产业链已经吹响了复工复产的集结号。
4月中下旬,上海公布了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白名单上的666家企业率先复工4月底,上海又有1188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逐步启动复工复产工作特别是被称为汽车之城的上海嘉定区,已有126家企业正式复工复产,其中既有上汽大众,SAIC集团,蔚来汽车等汽车生产企业,也有ZF,科士达等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类配件及配套设备企业
在主机厂复工节奏上,SAIC预测5月中旬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当月整车产销可能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汽车产业链方面,目前复工后的博世产能约为30%至75%
伴随着上海的复工,相关的汽车产业链也在逐渐恢复与此同时,扶持政策正在加速出台5月份供应会逐渐好转,相关企业会尽快满足产业链的正常供应需求崔东树说
同时,长三角的物流压力将进一步缓解从汽车物流行业来看,上海,长春等疫情遏制地区是整车厂和汽车前端供应链的聚集地此前受疫情影响停产,汽车行业整体产能下降,新车物流需求下降,汽车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体复工难度大不同区域调控政策不一样,跨省区长途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大搜车集团汽车物流公司汽车运输管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5月7日,汽车物流业已经恢复到50%以上除部分疫区外,其他地区汽车物流基本恢复
东莞证券在5月15日发布的研报中也表示,伴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目前上海汽车行业已经全面复产,带动汽车产业链加速复产预计5月下旬将恢复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