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 国际

您的位置:首页>聚焦 >

比亚迪革新引领:第五代DM技术震撼发布,秦LDM-i与海豹06DM-i携

来源:燕赵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4-05-29 13:04:06  阅读量:7009   

5月28日,西安的夜空下,比亚迪盛大举办了第五代DM技术发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的发布会,再次展现了其在插混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此次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以其全球领先的性能,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它实现了全球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彰显了比亚迪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卓越造诣。同时,其全球最低的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9L,这一数据不仅改写了全球汽车油耗史,更引领了汽车行业进入全新的油耗2时代。此外,第五代DM技术还实现了全球最长的综合续航,高达2100公里,为长途出行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这一系列的突破,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在插混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第五代DM技术 开创油耗2时代

第五代DM技术一经发布便迅速实现量产,并首次搭载于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两款车型上,正式开启上市和交付的序幕。秦L DM-i与海豹06 DM-i共推出了五个版本,售价区间为9.98-13.98万元,充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两款全新的插混车型,在油耗方面表现出色,仅为传统燃油车的三分之一,而在综合续航上,却能达到燃油车的三倍之多。这一颠覆性的表现,不仅彻底打破了燃油车的性能界限,更为用户带来了极致且省心的用车体验。第五代DM技术的运用,使得秦L DM-i和海豹06 DM-i在能效与续航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9.98万起,秦L DM-i和海豹06 DM-i震撼上市

2023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销量同比增长高达85%,成功占据新能源市场的核心地位。截至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360万辆大关,市场表现强劲。在中国,每售出两辆插混车型,就有一辆是比亚迪,这充分彰显了其市场领导地位。放眼全球,每售出四辆插混车型,就有三辆源自中国品牌,其中比亚迪无疑是中国插混技术的佼佼者,引领着中国插混技术走向全球舞台,成为汽车技术的主流趋势。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所自豪地宣称:“全球最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汇聚于中国!全球插混市场的未来,已然开启了中国时刻!

DM5引领潮流:三大创新架构铸就全球顶尖插混系统

第五代DM凭借其“快、省、静、顺、绿”的显著优势,再次提升了插混技术的水准。这一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其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高效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以及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所提供的坚实技术支撑。这些先进技术架构的完美结合,使得第五代DM能够在性能、效率、静谧性、平顺性和环保性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电力驱动为主导的架构下,我们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精心设计了高效发动机,其热效率达到了全球顶尖的46.06%。EHS电混系统则凭借其卓越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功率密度70.28%的显著提升,并大幅减少了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损耗,综合工况下的效率高达9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专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打造的刀片电池,其能量密度提升了15.9%,为车辆“心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这三大核心部件的全面进化,为第五代DM技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行业首创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将第五代热管理系统提升至与动力架构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架构摒弃了传统的各系统独立管理模式,实现了整体架构的协同作战,确保了能耗的最低化。在高温环境下,该架构能使车辆能耗最高节省10%,而在低温下则能节省8%,实现了节能与舒适的完美融合。

此外,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集成了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系统,实现了功能的复用和功率密度的18.3%提升。同时,我们首创的芯片集成技术,将VCU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三脑合一,使得芯片算力提升了惊人的146%,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即买即开!秦L DM-i、海豹06 DM-i开启交付,新车速达

秦L DM-i与海豹06 DM-i,凭借卓越的省油性能、尖端技术、精致设计、宽敞空间、舒适驾乘体验、智能科技配备以及全方位安全保障,不仅在中级车型中崭露头角,更开创了全新的低油耗时代!

秦L DM-i和海豹06 DM-i开启上市交付

颠覆传统:第五代DM技术发布,推动汽车市场油转电浪潮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浪潮下,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将汽车市场油转电进程推向新高度。近三年来,中国品牌插混技术崛起,凭借技术深度、应用广度及产业链完整度,已领先全球。随着更多中国品牌插混车型扬帆出海,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高地,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绿色变革,展现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主导力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 中国经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