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 国际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 >

2023中国财富新机遇何在?财富管理大咖透露这些“先机”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2-14 19:20:03  阅读量:11523   

如何把握财富机遇,跑赢长寿时代?

2月11日,第二届长寿时代财富高峰论坛暨泰康家族办公室发布会成功举办。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泰康保险集团、浙江大学、中信信托以及中信建投的财富管理从业者、观察者,从个人、家庭、家族多层次维度,为我们探讨财富解决方案,拆解财富管理“密码”。

与会业内专家认为,财富管理时代、资产配置的时代已经开启,个人和家庭要早规划、早准备。所谓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不仅仅是数字上看到的所谓波动的匹配,更要站在个人角度考虑整个财富规划,企业面临的财富配置也是如此。要理解各种资产波动背后的本质,挖掘转变背后深度的投资机会。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成长,打造一个健康成长、幸福的财富管理新生态。

着眼长期投资角度 追求复利之花

2023年有哪些财富新机遇,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提前瞭望和理解?“一多一少”引起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人寿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黄新平的关注。所谓“一少”,就是2022年全国总人口数出现60多年来的首次净负增长;“一多”是去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大量的现金类金融资产涌向银行。面对这样的情形,对于怎样合理地做好金融资产的配置,黄新平认为,借助专业的力量、依靠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而非个人做好资产配置将成为趋势。

怎样更好创造财富,中信信托家族信托部总经理王楠从市场趋势角度认为,可以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国家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来优化、提升或调整资产配置的领域。后疫情时代,市场对大健康、大消费领域的关注也具有显而易见的机会。根据中信信托服务过的几千名客户的经验,建议重视和审视个人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合理性,逐步尝试接受专业机构的建议,从简单存款到固收类产品,再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增加权益类投资比例,有条件的进一步丰富如外汇、贵金属、期货等品类,包括海外资产的配置等。总结来说,就是建议关注大类资产配置带来的超额收益,并且从长期主义角度来看待投资,追求复利之花。

另外,王楠表示,信托本源业务优势已逐步显现出来,除了独特的信托法律制度安排和资产隔离优势外,信托所涵盖的资产管理类别从最早的资金,已扩展到家庭保单、不动产,以及股权管理等方面;同时,信托在传承上也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可以实现定向传承、永续传承和按条件传承,甚至还可以通过信托进行公益慈善安排等,所以信托将会在财富管理领域继续为高净值客户带来更大的助力。王楠表示,信托从来不止于金融,金融是有温度的。就如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的保险金信托服务,通过信托和保险的优势互补可以为广大高净值客户及其家庭创造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服务。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看到一个变化和一个机会,其认为伴随着非标转标、理财净值化等背景,基金产品供给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者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成为刚需。需要弄明白资产波动背后原因是产业面临拐点还是短期情绪扰动,这是最大的变化,也是对投资最大的挑战。

赵然认为,所谓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不仅仅是数字上看到的所谓波动的匹配,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需要首先建立与投资者同频率的沟通,需要站在每个个人角度考虑整个财富规划。“坚持难而正确的事,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终投资胜利者都属于乐观的,如果不能看到长期的趋势,中间的波动或让我们提前离场。”赵然如是说。

在赵然看来,如果身在市场波动中,易被情绪扰动,短期持有和高频交易不利于基金投资者盈利,投资者需要拉长投资周期,方能获得时间的复利,并实现长期稳健的保值增值。

资产配置在中高净值客群已开始

黄新平认为,随着人口进入持续负增长的阶段,势必会导致社保养老金替代率的持 续下滑,中高净值人群要想维持品质生活,其个人、家庭必须要“早准备、早行动”,要相信专业的力量,选择头部企业,来做好资产尤其是康养资产的配置。

黄新平透露,资产配置在中高净值客群已经开始。从公司内部数据来看,养老金类保险资产的配置加快;从银行销售端来看,保险销售的中间收入也在快速增加。总体来说,中高净值客户已经做出选择,注重养老、保险资产的配置,注重高品质养老社区资源的选择,并开始注重未来家庭和家族成员的康养规划与安排。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认为,所谓财富包括事业财富、金融财富、人力财富以及社会财富。其中一些是物质的财富,另一些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后疫情时代,经历过艰难之后,陈凌发现很多家族在几代人间的沟通上,有了更多的温度和话题。因此,他建议大家对传承、对未来财富配置、对未来家族成员事业及其发展,进行细致梳理。”此外,陈凌还强调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共造生态的重要性,“客户和机构应共同成长,打造一个健康、成长、幸福的财富管理新生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客服中心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 中国经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